时间:2021-05-30 09:29 大 中 小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赵亚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定襄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内外新冠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全县干部群众的强烈期盼,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楼阳生书记调研定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市委“336”战略布局,按照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开发区建设名列全省前茅,重点民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和“面上放开、点上精准、关口内置、闭环管理”的防控要求,切实强化“三地”管控,落实“四方责任”,夯实保障基础,实现“双零”目标。精准把握发展态势,及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出台了《应对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等保障政策,去年2月12日,我县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就达到80%,一系列帮扶举措被省政府确定为典型经验在全省通报表扬。2020年,我县“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全面落实,全县经济增速明显加快,GDP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9.1%,全市排名第一;财政总收入实现“6亿跨越”,完成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亿元,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增长16%,高出全市12.2个百分点。
(二)全力推动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滚动、闭环、高效推进“七个一批”,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六新”项目占比超过50%。成功引进亚德玛斯超硬材料项目。开工建设中工锻压公司航空航天材料成型智能精密制造项目。建设完成经济大脑大数据应用平台、恒跃集团5G+智能制造一体化等新基建项目。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利国磁性年产20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一期项目达产达效。特别是总投资13亿元的宝航重工年产10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建设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到交货310天,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定襄速度”。温氏生猪“双百万”项目规模持续扩大,全县生猪饲养达到40万头以上。加快推进凤凰温泉康养小镇等项目,打造文化、旅游、农业、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持续推进宝龙达高智能锻造支撑盘一体化等总投资7.59亿元的22个技改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5+5”产业集群初见规模,高质量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资本红利持续释放,有效扩大直接和间接融资,全县各项贷款增长29%,突破50亿,增量贷存比增长73.2%。35户企业在“晋兴板”挂牌,28户企业在“展示板”挂牌,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呈梯队推进。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规上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小升规”企业达到5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户,“两化融合”企业达到8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户、省级技术中心达到8户、股份制改造企业达到43户,取得军工产品认证企业达到6户,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排名全市第三。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兑现各项政策,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通过对“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核实,剩余未脱贫的40户104人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紧紧围绕优质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特色高效种植、农产品电商营销、乡村旅游、民营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金融扶贫等“八大增收工程”,培育26个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就业2040人,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带动全覆盖。深化“1245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杂粮、肉制品、酿品、药茶、保健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由高产低效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农业科技含量达到59.5%以上,全县“三品一标”认证达到48类204个,认证总产量达到31.72万吨,占全县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86%,以种植甜瓜、葡萄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到1.2万亩,辣椒面积发展到10万亩。农民收入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92元,增长7.4%。打好农村“厕所革命”“5311”专项行动组合拳,完成了9480座厕所改造任务,农村脏乱差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四)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忻州主城区规划,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完成建制村“畅返不畅”工程、养护提质、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365公里,白玉沟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实施了“22221”整治提升以及牧马河大街西拓、西大街入口、文汇街改造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改造和新建污水管网4.3公里,完成污水管网清淤养护20公里;新建职教中心和二中迁建、文化广场、城郊森林公园标准足球场地建成使用,忻州古城定襄主题院落“定襄郡”正式启用;“六馆一院”进入收尾阶段;分类分步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完成182万平方米的清洁取暖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开展法兰锻造企业集中整治,推进企业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治理,全县锻造企业加热炉安装脱硝设备582台,加大对喷涂企业的改造取缔力度,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出台了《定襄县散煤管控工作方案》,强化散煤整治,逐步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优良比例达63.0%,增长3.3%,PM2.5日均浓度61微克/立方米,下降1.6%,二氧化硫较去年下降54%,改善率全省第五。对沿河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彻底排查和治理,南西力、兰台、西营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有效促进了断面水质持续改善,陈家营断面水质平均为Ⅲ类,南庄断面水质平均为Ⅱ类,全年未出现劣V类水体。对16户重点单位实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并对考核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净土保护力度。“林长制”全面推行,完成国省营造林任务7000亩。“河长制”实现升级提档,编制了“一河一策”方案,全县七条河流全部完成了划界工作。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和“回头看”等工作。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以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为牵引,紧紧围绕开发区“五高五创”发展定位,推行“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完成起步区内“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庄力产业集聚区国防光缆改迁、东南环路、次一号街和次一号路北段道路建设工程;完成芳兰园区地形补测工作;编制完成开发区四至范围核定和总体规划,建成3.3万㎡标准化厂房。开发区7项发展水平考核指标已全部完成,在全省64家工业类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以满分的成绩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坚持“一企一策”“一企多策”,制定出台了《定襄县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定襄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组建县级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促进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圆满完成4户央企和1户省企的职能移交和维修改造,完成56户企业、3178名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移交工作。成功申报河边民俗博物馆和凤凰山景区为全市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初审验收;河边民俗博物馆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西河头村列入全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吉福寺、帝汤温泉等列入首批太行人家。持续推进法兰锻造产业对外开放,冠力公司、黎明公司外贸出口逆势上扬。与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省外资外贸发展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创建国家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搭建法兰锻造产业“海外仓”。
(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持续进步。认真落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完成宏道南街小学改扩建、二中迁建、职中新建并投入使用。开展“县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应聘上岗和校长任期目标聘用制度。持续深化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健全完善“六统一”,医疗集团县乡信息一体化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运;成功通过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验收;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有效保障了疫情下的就业稳定;以“三零”单位创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了管控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准确性、有效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县全面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地方志、档案、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大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更加优化。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县委、人大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始终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建设“六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和审计问题整改工作,99件县人大建议和129件县政协提案全面高质量办结。党风廉政建设真正摆上突出位置,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三对”“六最”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枚印章管审批”“放管服效”等改革事项,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382项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正以前所未有的竞进态势向发达地区赶超跨越。
五年来,全县心无旁骛抓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9.1%,较“十三五”初增长20.7亿元,增幅5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实现高速增长;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跨越”,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19.61%,较“十三五”初增长2.7亿元,增幅7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4102元、15492元,较“十三五”初增长7390元、4196元。
五年来,全县坚定不移促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大步伐。坚持法兰锻造产品转型“四条路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创建中国WTO/ 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山西法兰锻造研究评议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十一大创新发展平台。深入推进法兰锻造企业整合重组,组建集团公司26个,法兰锻造企业整合到189户。投入研发经费7000余万元,制定发布3项团体标准,共获得3类专利402个,规上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实现全覆盖。天宝、恒跃、管家营集团3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十三五”期间法兰锻造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以稳粮、延链、夯基为根本,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畜牧业壮大发展,特色农产品项目增收增效,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庄力法兰产业集聚区、永旺现代物流集聚区分别获批全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全县形成了依托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
五年来,全县全力以赴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就。
始终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总抓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按照市委“3659”和县委“16568”脱贫攻坚策略,强化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主动扛起政治责任,精准兑现各项政策,全县57个贫困村3889户7463人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面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PM2.5同比下降1.6%,优良天数逐年增加。陈家营断面水质全面达到III类水体,为历史最好水平,土壤环境质量稳定,环境治理全面优化。强化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县农信社成功改制农商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类金融机构发展,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年来,全县久久为功打基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特色风貌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建成启用城中公园、城郊森林公园、职教中心、定襄二中、文化广场,改造完成利民路,完成西大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城市综合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巩固创卫成果,国家卫生县城、河边国家卫生镇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创的田园城市正在崛起。
五年来,全县坚守初心不懈怠,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财政民生支出达49.66亿元,占比67.13%。“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16377人,失业再就业5713人,13979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提高175元,特困人员兜底保障“应养尽养”,临时救助“应救尽救”。建成保障性住房3881套,1万余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近707户农村家庭彻底告别危旧住房。新增改建幼儿园3座,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座,新增学位2700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迁建河边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拥有学位1500个。健康定襄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挂牌成立,成功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和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面拓展体育运动,成功举办全国第五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定襄赛区比赛,并获得山西赛区最佳新秀奖。圆满完成“二青会”定襄火炬传递仪式。文物保护全面加强,留晖洪福寺由省级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关王庙、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等一批国宝单位修缮维修工作积极有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一票否决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进历程我们有目共睹,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驻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定襄改革发展进步的同志们、朋友们,向为我们打下夯实基础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生态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还需持久发力,项目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仍然较大,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改革仍需破冰前行,开放层次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还存在短板弱项,文旅融合发展仍需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担当精神、法治素养亟待提升。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正视矛盾、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砥砺奋进!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县蹚出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定襄路径的关键五年,根据县委十四届十六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编制了《定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和战略定位为“五转五建双倍增”:即坚持理念转变、项目转型、效能转换、成果转化、作风转优,在新征程上全面加快蹚新路步伐,奋力将定襄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高端制造产业群、产城融合经济带、资本创新新高地、智慧康养生态圈,在“十四五”末实现GDP和财政总收入“双倍增”。
“十四五”时期全县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县经济总量实现双倍增,GDP达到11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历史性突破。
围绕实现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这里对重点任务作简要报告。
(一)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发展“特”“优”农业为核心,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特做精瓜菜、杂粮、养殖、果业等四大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杂粮食品、肉制品、酿品、饮品药茶、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等五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稳定全县农业用地5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少于42万亩。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无人机植保飞防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机化应用水平。
(二)依托开发区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紧抓省级产业集聚区的机遇和优势,实施“省级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法兰锻造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定襄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定襄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定襄独特文旅资源优势,推进现有景区提档升级,高品质打造更多4A、5A级龙头核心旅游景区,使我县成为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最精彩的一页。
(四)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推动专业化品质化发展。进一步健全优化现代流通体系,强力打造城乡一体、内外融合、主体多元、业态合理、网点齐全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加强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与应用。进一步深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构建城乡互动、网络健全、富有特色的县域电子商务生态服务体系。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布局。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构建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建设社区内部福利设施,放开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升级改造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提高现代金融服务质量。围绕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思路,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实现金融业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持续创新。
(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加创新驱动新活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六新”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全面构建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打响“创新定襄”品牌,为高质量转型注入源泉活水。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整合城市空间资源,构建互联互通发展平台,实现空间协调化、设施共享化、产业协作化、生态共育化、交通一体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七)加强生态保护,做好高质量发展文章。高标准推进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牧马河、云中河、同河等河道治理,狠抓城乡供水系统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全县水保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定襄行动,统筹谋划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体水系常态化监管,动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垃圾治理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八)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等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
(九)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实施健康定襄行动,全面建设“健康定襄”。持续深化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加强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保障有力的高效能治理体系。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应急管理及社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一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始终坚持系统化思维,始终坚持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坚守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定襄新篇章新征程!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全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是我县蹚出全面转型定襄新路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按照市委“336”战略布局和市委四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树立系统观念、体系思维,坚持跨越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统筹推进“五转五建双倍增”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六新”年度任务,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创的创新型田园城市,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预期指标分别是:GDP增长8%以上,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5%以上;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今年,我们将以十个“聚焦”为引领,自立自强求突破,亲力亲为开新局,奋力书写我县高质量高速度赶超型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新旧动能,助推产业转型发展。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机制,打造以“定襄制造+智造”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进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推动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性的特种金属、节能环保、新能源、轨道交通部件、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为着力点,构建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扶持一批具有技术、市场、潜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打造具有集群引领性质的龙头企业,并推进以龙头企业为首建立产业联盟,做到一个产业、一个联盟、一个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统筹推进引智、引商、引资、引项目,协调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发挥项目支撑作用。推进利国磁性材料公司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东皇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套环保设备、2000台检测仪器项目,金瑞高压环件公司智能化数控辗环机转型升级项目,恒跃集团轨道交通锻件项目,5G+智能制造一体化项目,管家营集团航空航天材料成型智能精密项目,天宝集团5G+云平台风力发电环锻件智能制造等项目达产达效。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三个持续“发力”为牵引,焕发传统产业新生机。持续推进法兰锻造产业在延伸产业链上发力。以产品转型“四条路径”为方向,重点在风力发电机轴、大型齿圈和轴承环、蒸压釜盖、汽轮机部件、航空模锻件、汽车模锻件等产品上做文章,通过自主研发主导产品、做精做优拳头产品,实现专业化、差异化生产,进一步推进法兰锻造产品向高端延伸、突破,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持续推进法兰锻造产业在提高集中度上发力。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为切入点,引领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文化建设上齐头并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奠定百年企业思想基础,深入推行6S、6σ管理,切实促进企业规范发展,持续推进法兰锻造企业兼并重组,争取将我县法兰锻造产业集群列入省优势产业集群名录。持续推进法兰锻造产业在智能化升级上发力。以“三化”牵引为抓手,以恒跃、天宝、管家营集团被列为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上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拓展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节点建设,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户,实现产业信息化、集成化、一体化。
深化提升文旅产业。牢固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想方设法留住游客,让游客在我县景区游玩的时间多一些。着力打好文化牌,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新文章。深度发挥我县木雕、砚台、面塑、剪纸等文化优势,在游客私人订制、旅游纪念品开发、游客DIY手工制作等方面下功夫,以文化产品促进旅游发展;依托河边民俗博物馆、凤凰山生态植物园、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吉福寺农场等核心文旅资源,组织开展民俗表演、书画展览、种养采摘等展示活动,构建文化+旅游新格局。用好宣传、策划、包装等工具,擦亮文旅品牌知名度。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策划、包装,打造一批“网红点”“打卡地”“地标点”,让更多的游客有“看见一个点就知道到了哪里”的感受。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服务满意度。加强景区周边市场秩序整顿,高标准引进餐饮、娱乐等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升级七岩山等景区标准化建设,新建一处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景区游客中心、道路、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配套,让游客吃的放心、玩的开心、游的舒心。加大旅游项目支撑力度,提升全域旅游示范效果。完成投资622.2万元的茶房口道路(古道)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加快凤凰温泉康养小镇项目建设,积极申报七岩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凤凰山植物园提质升级、康养社区配套等工程建设,打造华北地区旅游休闲康养优选目的地;加强传统文化特征古村古镇整体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建设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打造定襄新名片,树立定襄旅游品牌新形象,确保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做强现代物流业。通过帮扶、促进、引导,全力推动永旺物流发挥作用,做强做优冷链物流产业,释放更多“两仓”红利。拓宽科技服务业。以科技服务平台为核心,培育和扶持中小微创企业,让更多的企业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我县锻造产业与太钢、太重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原材料供应、锻件采购、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互补机制,将定襄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用好现代会展业。多角度、多维度组织全县企业参加现代会展,全面展示我县企业形象和产品,组织承办好2021年中国法兰与环件高峰论坛,展现我县企业形象,交流行业信息,促进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持政策稳定性、公开性和普惠性,助推民营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全面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做到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文件公平竞争审查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加强制度引领。要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联席会议制度,配套完善政策清单和落实导图,认真落实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30条”“23条”等政策落地见效。全面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市场主体,促进数量、质量“双提升”。“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要实行梯次发展、加速倍增,将规上工业企业净增57户作为硬核任务,力争2年内实现翻一番;年内要完成股改企业5户,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
(二)聚焦三农工作,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要保持5年过渡期内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实施就业扶贫行动、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等,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深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发挥扶贫车间、商贸物流产业基地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深入开展就业帮扶,实现产业和就业“两业”帮扶全覆盖。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建好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登记确权的基础上,该盘活的盘活,该调配的调配,该整合的整合,确保各类资产产权明晰、运维正常、效益持续。
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特”字、“优”字上下功夫,推动第一产业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保障战略。提标升级2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6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14亿斤以上。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提质增效。以杂粮食品、肉制品、饮品(药茶)、酿品、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五大产业集群为着力点,发展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构建特色鲜明的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优势农产品价值链。持续增强品牌优势。争取“定襄辣椒”“定襄芦笋”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打造“定襄糯玉米”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2个“圳品”,持续创新创优特色品牌。优化产业结构。新发展3000亩特色蔬菜种植,新建1.5万立方米仓储冷链设施,争取1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试验示范,建立集中连片千亩核心试验示范区2个,百亩试验示范区5个,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持续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力,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在河边国家卫生镇的基础上,着力将宏道镇打造成美丽宜居的新样板,实现清洁村庄、美丽村庄由点到线到面的突破。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年内完成改厕1500座,建成日转运210吨垃圾中转站7座,新建大南邢村、陈家营村、董村、西河头村四个污水处理站。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为目标,统筹谋划滹沱河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档升级。持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路、水、暖、气、电、数、链、废”8方面基础设施向农户延伸,在技术、设备、投入、运维、费用“五个关键”上发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小学向乡镇集中步伐,着力做好农村中小学由“量多点散”向“优化集中”转变;深化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健康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医生向职业(助理)医师转变。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村级重大事项制度,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8%以上。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资源要素有效供给。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确保农民有田种的基本需求;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分层分类,培育、选拔和使用本地人才,大力培养“一懂两爱”新农人,专业技能型农民新增200人。扩大项目带动作用。依托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种植畜牧业等21个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辐射带动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三)聚焦创新驱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创新驱动在转型发展全局中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要坚持创新为上,发挥现有平台优势,凝聚创新合力,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六新”突破。
发挥平台优势聚合创新力。用好、用活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在技术攻关、创新研发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技术攻关促发展。进一步发挥院士工作站的人才聚集优势,推进正在攻关的《风电塔架法兰成形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2A14/7A40铝合金锻造热处理工艺研发》等研发课题项目早日完成,再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攻关项目。创新研发求突破。加快推进风电配套主轴轴承、发电机轴承等零部件领域及利国磁性无取向或取向硅钢研发,带动一批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发展,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加强合作促创新。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专家“联系库”“储备库”“技术库”,在技术开发、装备研究、创新发展上寻得突破。跟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孵化与产业化基地,以开发区锻造产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基地建设项目为载体,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
激发企业能动性提升创新力。积极推进企业树立“规范经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鲜明导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构建企业创新活动新格局。倡导、鼓励企业内部开展“五小发明、五小创造”活动,激发企业职工创新内生动力,实现规上企业创新提质增效,研发机构、设备、人员全覆盖,确保研发投入增长25%以上。深化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两化融合”企业2户、“军民融合”企业2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技术中心2户,市级技术中心3户,发挥企业技改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技改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集聚创新人才增强支撑力。实施人才驱动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本土人才培育。充分结合“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作,推进法兰锻造行业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班开班,加大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合作,将职教中心打造成现代化人才培育机构,擦亮“定襄车工”“定襄锻工”品牌,为法兰锻造产业输送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在落实省人才新政12条的基础上,再研究制定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突出舒心、暖心,解决好涉及人才引进方面的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和子女就学等“关键小事”,探索设立“荣誉市民”表彰荣誉,吸引各类人才扎根定襄,服务定襄,做好“定襄大事”。鼓励企业通过年薪制、协议工资、股权期权等分配方式使用人才,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四)聚焦内需动力,推动经济潜能释放。坚持需求侧与供给侧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内需动力,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以更高质量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投产达效促发展为导向,统筹布局好产业转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压茬推进“三个一批”“七个一批”项目建设。全过程做好要素配套、服务保障和运行调度工作。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领办、代办、帮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助力项目建设落地生根。坚持县领导包联项目制度、调度会制度。躬身入局、主动作为,持续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紧紧抓住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等环节各项手续办理、各项基础要素配套等关键环节,打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坚定不移的推进项目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进朗智慧作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宝隆科技年产50万吨新兴高端锻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山西众立铝合金中近程导弹舱段精密成型项目、凤凰温泉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研发生产一批拳头产品,培育一批支柱产业,有效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有效提升消费能力。围绕商业升级、消费升级、市场升级,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日益完善“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内循环格局,力争2021年全县社会零售总额完成26亿元,增幅达到13.3%。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每个消费区要培养3-5户重点商贸企业,引领全县商贸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优质服务,加快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打造全县消费地标。强化政策保障支持。加快制定完善促进商贸流通及限上企业稳增长扶持奖励政策,强化对企业财务人员培训,建立完善销售台账,进一步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加快现有资源整合。推进现有零售企业整合,积极组建商贸集团,通过制度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品牌商贸企业,进一步优化在库企业结构,力争年内培育10个批发企业、10个零售企业、10个住餐企业,在库企业达到50户。深入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精准做好招商引资。依托全县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结合我县产业招商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用好“两库一平台”。进一步建好定襄人才库、产品库、招商平台,用好招商图谱,完善招商项目储备库,高质量引进一批带动强、贡献高、前景好的大项目、新项目。做好承接招商。抢抓发达地区要素溢出和产业转移机遇,主动对接京津冀地区、雄安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东部发达省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探索积累政府购买服务经验,实施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股权招商,招回一大批效应好,带动力强的好项目。
(五)聚焦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面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要有敢改敢试的勇气,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主动抢占先机,促使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加速推进开发区改革。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加快推进“二次改革”,将开发区打造成转型发展主战场。推进审批授权,确保“应授立授”“能授尽授”,实现开发区“区内事、区内办”。同时,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实现“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可开工”。理顺事权关系,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优化运营机制,实行建、管、运分离,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重心,力争在省、市开发区“四比四看”活动中进入第一方阵。加快扩区建设,争取将庄力特色产业集聚区、空港产业园、九龙湾工业园和崔家庄工业园纳入开发区,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完善基础配套,加大“九通一平”建设力度,增建1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争取全国第五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形成众创空间,规划新建法兰锻造精加工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建设锻造产业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基地,完善创业孵化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坚持“九个一批”,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理顺现有县属国有企业股权、产权、管理关系,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六定”方案制定,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分层分类改革。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作用,瞄准企业主业,打造头部企业、领军企业,提高企业资本回报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不具有发展前景的传统产业和低效无效产业。盘活国有资本。加快“腾笼换鸟”,出清“僵尸企业”,推动定襄酒厂、磷肥厂引资建设项目,引导支持国有企业利用区位优势、土地优势,引进民营资本,合作新的项目,进入新的业态。
持续深化市场要素改革。加快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聚集。深化土地配置改革。实施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用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继续推进“标准地”出让改革。用活金融资本手段。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试点县作用,用好债券、基金、证券、信托、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持续推动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实现直接融资,争取“主板”“新三板”“科创板”上市实现新突破。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政府要过紧日子,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力争我县列入省级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县,推动隐性债务置换为政府债券。持续实施标准化改革。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组建我县标准专家库,争取起草制定市级地标2个,鼓励起草制定企业标准、申报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企业公示执行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促进改革开放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经济合作水平,高标准将我县建设成为忻州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平台。抢抓机遇。用好忻州海关开关运行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中国WTO/ 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山西法兰锻造研究评议基地作用,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促进“双循环”下的外贸稳定发展,保障“双循环”下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开拓市场。支持法兰锻造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品牌建设、加快国际认证、国际商标注册,组织参加国内外展会,积极加入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深化合作。与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省外资外贸发展协会深度合作,加快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谋划推进建设“海外仓”“欧洲仓”,构建国际营销体系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六)聚焦基础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抢抓“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升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忻定原组群发展,将我县打造成为全市向南连接太原都市区、挺进长三角,向北连接雄安新区、辐射京津冀的中部门户,加快实现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创的创新型田园城市总目标。
推进提升县城品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切入点,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等专项工作,实现县城品质提升。开展立面综合整治。拆除临违建筑,推进补绿植绿,完善游园功能,打造“一街一景一色”;提升改造启用城区6个集贸市场,利用城区停产停业厂区建设临时收费停车场,解决停放乱象。优化中心城区交通。分期建设忻州路、文汇街、牧马河大街延伸改造工程,谋划实施定宏路拓宽改造工程,科学合理设置单行线、停车位,全面缓解群众出行压力。加大城区改造力度。开工改造13个老旧小区、8个棚户区,完成16个老旧小区的预申报工作;实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先行对晋昌大街、牧马河大街等主要街道进行雨水渗透全面改造,提高县城排水防范系统优化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城市智慧度。谋划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广智能停车收费,加大充电换电基础设施供给密度,实施共享单车智慧出行项目,补齐城市公共交通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年底前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
推进优化城乡布局。打造以县城区域为中心,以重要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城乡格局,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快速融入忻州主城区和太原都市圈。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坚持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规划协调衔接和“多规合一”,提高城镇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率、人口增长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融入忻定原组群发展。积极推进忻定大道、忻原大道开工建设,力争忻定大道定襄县段10月完工,全力保障雄忻高铁项目建设。
(七)聚焦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定襄。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力度,全域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到三个着力。
着力推进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谋划滹沱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实现环境宜人、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有机结合的目标。深化落实河长制。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万亩,6月开工建设向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抢抓引黄“第二横”建设机遇,争取将黎明水库工程列入投资计划并开工建设。深化落实林长制。持续推进城乡绿化,完成新造林0.39万亩,森林抚育0.3万亩,完成植树63万株,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同步发展林下经济、抓好森林防火,多措并举筑牢绿色安全生态屏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着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持久战。以环保约束性指标为导向,积极发挥环委会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坚持源头减排、过程监管,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攻坚战、持久战。在大气治理上持续发力。在夏季重点对VOCs排放进行监管,治理臭氧污染,在秋冬季重点进行散煤污染管控,治理PM2.5污染,加大清洁取暖改造力度,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在全年加强联防联控,打好调产、治污、控煤、管车、降尘“组合拳”;长效落实错峰生产、禁燃禁放、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绿色运输等要求;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优良天数比例。在水污染防治上持续发力。谋划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成陈家营断面人工湿地、采水点河道治理项目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沿河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治理、工业废水监管,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达标。在固废污染防治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有效消除塑料污染。开展面源整治,消除固废污染,强化企业污染防治,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持续巩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成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着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制定县级管控要求和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推进管控要求落地实施。切实提高用水效能。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确保完成市下达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降幅指标任务。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法兰锻造产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低效率高排放设备,引进高效低耗新装备,严格控制并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项目,从源头上把关预防;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法兰锻造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进一步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以恒跃公司成为工信部绿色工厂为契机,着力推进金瑞公司创建绿色工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绿色园区。倡导绿色生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回收,引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八)聚焦社会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持防为主、防为上,把社会有效治理和安全发展贯穿全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定襄。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精准防控各项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守好“三个关口”,压实“四方责任”。优化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定人员、冷链物流零星疫情响应机制。抓好医疗机构、校园、交通站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宾馆景区等重点场所防控。加强核酸检测能力、专业流调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全力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升重大疫情应对处置能力。教育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切实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坚决守好我县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安全生产“543”工作机制为抓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零事故”单位创建、安全宣传“七进”等工作,紧盯特种设备、非煤矿山、建筑领域、交通运输、商贸旅游、公共场所、危化用品、食品药品等关键环节,推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挂牌,加强风险评估和分级辨识、管控,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实现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治理闭环管理,全力提升县域本质安全水平。
强化创新社会治理。深化“三零”单位创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八五”普法,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传统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实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八大提升工程,推进平安交通建设。以“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九)聚焦民生实事,筑牢群众生活基础。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切实将为群众办实事转化为实践行动,做到五个促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促进就业保障再提升。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实施订单化培训,完成9600人考证持证和5500人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持续提高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返乡、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的复核复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多元化复合式支付方式,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严格执行“三个清零”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无欠薪县”创建活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切实兜牢民生就业保障底线。
促进定襄教育再提升。优化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加快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集中,促进农村中小学由“量多点散”向“优化集中”转变;迁建南关学校,建设第四实验小学,推进棚户区改造配套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实施等级幼儿园工程,完善幼儿园布局结构,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充分发挥聘用校长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组织实施同课异构、送教下乡、送研进校等活动,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县管校聘”,加大学校用人自主性,实现教师由“学校人”转化为“系统人”。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
促进健康生活再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健康定襄建设。继续引深医疗集团“六统一”改革,深化三医联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构建多层次医疗服务保障网。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强化中医药强县战略,新建中医院医技康复大楼,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高标准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河边国家卫生镇”成果,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完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拓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通过举办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赛事。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健康定襄、体育定襄、幸福定襄”建设。
促进文化事业再提升。围绕建党100周年,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加强非遗研究传承,加快编印《定襄童谣》《定襄文物》《定襄非遗》等地方文化和旅游的书籍,讲好定襄故事。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加强文物“三防”体系建设,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推进洪福寺、关王庙等文保单位修复工程。探索实施定襄文化背景IP系列,推进全县域旅游景区数字宣传及孪生形象项目,打造定襄文旅新名片。
促进社会保障再提升。完善养老、工伤、事业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制度,健全医保筹资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智慧医保”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支持国防军队建设。深化殡葬改革,启动殡仪馆和火葬场项目建设,规划新建烈士纪念设施。促进农村以及社区的医养结合,有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以及医务人员和老年人建立签约服务,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户。全力办好省政府11件民生实事。
(十)聚焦自身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阶段要有新状态,新发展需要新担当。做好开局之年工作,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树立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完善系统谋划、专班运作、比学赶超、政策激励的机制,营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营商环境,着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
增强政治能力。我们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自觉做到凡事有政治,凡事讲政治,自觉保持讲政治、怀大局工作状态,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切实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始终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和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开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为定襄经济社会高质高速发展建功立业。
增强法治能力。要坚持“法定途径优先”,进一步提升政府法治能力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推进依法治访、创新治访、综合治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和合法性审查机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全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简政放权,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积极创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
增强政府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数据一体化、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治理精准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五统一”五减”专项行动,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再压缩时限、材料、环节30%以上。加快推进“好差评”系统与“三晋通”APP、短信提醒平台、实体大厅评价器以及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步伐,形成评价闭环系统,推动服务全面提质。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确保全县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集成式套餐式服务,在2020年推出18个“套餐”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套餐式办结。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新设企业“一天办结”,通过全方位努力,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有效监管。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国资国企改革、资金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监管。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促进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健全“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制度,提升监管效能。持续贯彻《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实施“一个系统管监管”,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同时要坚持“应上尽上”“应纳尽纳”,提高数据汇聚质量,为监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增强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接受巡视、审计监督。带头厉行节约,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民生事业,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得群众的“好日子”。
增强落实能力。引导全县政府系统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全面提高战斗力、执行力、创新力。健全专班推进机制,强化“13710”“点办理、批处理”等手段,形成积极抓落实氛围。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奋力作为。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伟大梦想无上光荣。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和以建峰同志为班长的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不用扬鞭自奋蹄”“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姿态,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开好局,为早日蹚出全面转型的定襄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襄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名词解释:
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市委“336”战略布局:打造建设以保德、河曲为重点的西部门户,以忻府、定襄、原平为重点的中部门户,以五台、繁峙为重点的东部门户“三大门户”;打造东部五台山,中部奇村、顿村温泉度假区,西部芦芽山“三个集散地”;发展河曲、保德煤电铝化板块,神池、五寨、岢岚、偏关现代农业板块,宁武、静乐煤电化板块,忻府、定襄、原平多元产业板块,繁峙、代县矿业冶炼板块,五台旅游板块等六大特色区域经济板块。
县委“五转五建双倍增”发展目标:五转即理念转变、项目转型、效能转换、成果转化、作风转优;五建即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高端制造产业群、建设产城融合经济带、建设资本创新新高地、建设智慧康养生态圈;双倍增即在“十四五”末实现GDP和财政总收入“双倍增”,GDP达到11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
“七个一批”项目建设:即包装一批项目、招商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落地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在建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
“三零”单位: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1245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建设滹沱河万亩生态农业经济带;“2”擦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张“国家级”金字招牌;“4”壮大杂粮、养殖、瓜菜、果业四大主导产业;“5”推进杂粮食品、肉制品、饮品(药茶)、酿品产业、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1”树立地域品牌,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43”工作机制:“5”是指完善5个体系,其中4个分别是党委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和岗位的责任体系,1个是应急体系;“4”是指严格4项管理,即: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全员安全管理、安全值班管理和安全档案管理;“3”是指坚持警示教育、执法监督和举报核实、重奖重罚等3项制度。
“三对”“六最”营商环境:“三对”即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做法、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六最”即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三化三制”:“三化”即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制”即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用制、绩效工资考核制。
“四比四看”活动:比谋划储备看项目质量、比招商引资看签约落地、比开工建设看工程进度、比服务水平看满意指数。
“13710”政务督查督办平台:“1”即当天研究部署;“3”即3天内向省政府反馈办理情况;“7”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落实解决;“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