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定襄县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05-18 11:57       大    中    小     

     ——2020年4月26日在定襄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定襄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建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按照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县委“3455”工作总思路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履职尽责,扎实苦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抓项目,稳增长,发展质效取得新突破 

  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62.5亿元,落地开工22个,开工率88%,创历年新高。14个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1.5亿元,超出年度计划34个百分点。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加强要素保障,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正增长,主要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GDP完成52.6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市8.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争取增加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资金首次突破5亿元,分别达到5.45亿元、5.97亿元;入库总投资9.49亿元3个PPP项目;法兰锻造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分别完成114亿元、111亿元。 

  二、夯基础,促振兴,农业农村展现新气象 

  以调结构、育龙头、强品牌、抓整治、促增收为导向,全县瓜菜、小杂粮突破5万亩,辣椒突破8万亩,水稻、芦笋、莲藕、玉露香梨等特色种植集中连片、规模扩大,栽桑养蚕效益逐年提高,过百万元,生猪养殖向“双百万”进军,“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48种194个。同时,狠抓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在10个村开展特色风貌整治,在7个乡镇19个村成功改厕6000座,西河头村入选全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达到80%以上,农村产业空间、产业结构、发展基础得到全面优化。 

  三、强升级,上水平,民营经济激发新动能 

  坚持科技研发、产品创新、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四轮并转”,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昊坤公司天然气管道双向不锈钢锁圈以及正式发布的3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利国磁性取向硅钢填补了省内空白;与中国重汽、三一重工等大集团开展合作,上马汽车部件、风电机轴、打桩机桩头等锻件生产线项目,拓宽了国内市场;完成86个技改项目,全县法兰锻造钢材利用率由56%提高到75%,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以上;组建集团公司26个,全县锻造企业整合到189户;全力培育创新主体,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等工作,新增“小升规”企业7户、“规改股”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两化融合”企业3户、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技术中心3户、股份制改造企业21户,“军民融合”企业达到6户,天宝集团、恒跃集团、管家营集团3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我县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四、争一流,创规模,产业集聚凸显新成效 

  确立了“一区两园”+“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4月份,庄力法兰产业集聚区、永旺现代物流集聚区分别获批全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我县成为全市唯一同时获批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县份。9月30日,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我县开发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年来,开发区成功签约15个项目,其中7个项目已落地并开工建设,总投资10.3亿元;开工续建项目8个,总投资16.97亿元,已全部完成投资并投产运营。311户入园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48亿元,占全县78%;销售收入41.78亿元,占全县78%;实现利税2.86亿元,占全县75%。 

  五、重服务,增活力,资本市场释放新红利 

  围绕资本升级,全面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扩大直接和间接融资。与省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开创法兰锻造产业专板,推动10户企业完成股改并在“晋兴板”挂牌、22户企业在“展示板”挂牌,是全省一次性集中挂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县份;与省产业基金合作成立了法兰锻造产业基金,增强企业的金融信用和融资能力;与忻州汇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成立了融资担保机构,为全县小微企业及“三农”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释放企业产能;与中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融信达”“中信保”等金融产品,为全县外贸出口企业提供保险并实现项目融资;与山西证券签订合作协议,为下一步进军更高资本市场夯实基础。经过一年的强力推进,资本红利持续释放,全县各项贷款增长29.9%,达到39.7亿元;增量贷存比增长16.6%,达到52.4%,全县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1.4%,达到13.4亿元,为历年之最,我县被确定为省级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县。 

  六、全方位,多举措,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坚持改革为要,撤县设区已经省政府同意报国务院审批,取得了重大进展;率先研究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办法,并在全市推广,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达到100%,赋码发证全部到位;继续推进“并村简干”,撤并24个行政村,村级自治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推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办理事项要件平均压缩45%,办理时限压缩55%,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并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国企改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县农信社成功改制农商行。对外开放纵深拓展,承办了“忻州市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考察推介活动”,实现了与天津地区商协会组织招商合作全覆盖,参加了中博会、厦洽会等重要展会;依托永旺物流新建了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建设辣椒保鲜库1万㎡,成功出口辣椒1000余吨,打开了全县农产品国际市场;五台山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国内累计开通28条航线,国际航班曼谷航线正式通航,全年旅客吞吐量49万人次,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七、齐发力,保稳定,三大攻坚获得新胜利 

  脱贫攻坚战果进一步扩大,全年脱贫151人,57个贫困村全部完成退出,7576名已脱贫人口得到巩固提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启动脱硝改造试点工作,299家企业已安装脱硝设备452台(套),实施了牧马河移动式应急处理设备项目和牧马河陈家营断面综合治理工程,完善定襄滹沱河南庄断面、定襄桥断面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测,环境治理科学化水平得到综合提升;严格落实“4438”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未发生一票否决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八、谋福祉,惠民生,社会事业拓展新局面 

  创卫成果进一步巩固,成功通过复审验收,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县中小学校布局持续优化,整合15个空壳学校和教学点,率先在全市组建了3个教育发展联盟集团,精英双语学校投入启运;医疗集团县乡信息一体化建设全部完成,实现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成功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和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面拓展体育运动,成功举办“二青会”火炬传递;圆满完成28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活动系列展演,组织免费送戏下乡65场;留辉洪福寺被公布为国宝文物;突出共建共享共治,西关、南关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5万㎡,城中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建成使用,民生福祉普惠提升。 

  同时,全面推进“六型政府”建设,完成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提案161件,办结率均达100%,政府治理效能得到持续巩固提升。此外,坚持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落实精准防控措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始终保持“零病例、零输入”的良好态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防、宗教、信访、司法、审计、统计、人防、气象、档案等工作持续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龄、双拥、外事、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高质量转型发展再创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条管单位和新闻媒体,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定襄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当前全县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经济形势看,供给端和需求端“双收缩”,自然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经济增长由“电梯模式”向“攀岩模式”转变。特别是受此次疫情冲击,经济经历了暂时“休克时停摆”,市场消费受到影响,社会生产供给出现明显收缩。从产业发展看,支柱产业单一,三产融合、利益联结不紧,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发挥不够明显,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挑起大梁。比如,全县规上企业中无一产企业,优质农产品占比偏低,辣椒、甜瓜等区域特色产业有品牌、缺龙头,规模小、不集中;锻造企业“小散短弱”现状尚未根本扭转,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32户,行业占比仅为16.9%,仅有天宝集团1户超过5亿元;三产发育不足,特别是文旅产业有资源而开发力度不大,市场化程度较低。从项目建设看,转型升级大项目支撑不足,新动能培育不够,一产项目占比较低。全县82个项目中,超2亿元的项目39个,占比47.6%,不足一半;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4个,占比4.9%;一产项目12个,占比14.6%。从基础条件看,财政收支矛盾和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供给差别较大,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基础弱、欠账多。从生态环境看,环境可承受能力接近临界值,生态容量不堪重负。2019年全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6.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8天,同比减少40天;重污染天气34天,同比增加25天,未完成指标任务;陈家营断面全年平均为Ⅳ类,目标要求为Ⅱ类,未完成指标任务,改善水环境质量仍处于奋力爬坡阶段。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疫情不改变经济长期向好趋势”的准确判断,牢牢抓住疫情背景下经济转型的机会,把握发展主动权,统筹处理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制造业发展“质”与“量”的关系,提质增效与补齐短板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提升的关系,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在全力做好“六稳”基础上,强化“六保”工作,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的跃升。同时,还要针对创新不足、破题不够等本领能力方面的问题,保持定力,增强动力,释放活力,努力解决好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楼阳生书记在定襄调研讲话精神,按照全市“336”产业布局,围绕县委“3455”总思路总目标,全力拓展定襄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加速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确保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指标是:GDP增长6.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项转型升级和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今年要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8方面的工作。 

  一、谋篇“十四五”,擘画新蓝图,点线面结合高质量编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省确定的转型“出雏形”关键时期,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强势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多点联动,覆盖关键领域。一是瞄准“全省2025年转型出雏形,打造7—8个战略新兴支柱产业”的机遇,编制《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十四五”规划》,配套《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龙头企业梯次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等具体规划,为主导产业进入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奠定决定性基础,实现2025年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目标。二是按照省级开发区要求,在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详审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环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三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科学编制全县交通“十四五”规划,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四是编制完成好供水、人防、城市道路管理及城区停车、污水处理等4个专项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精细化。五是依托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和开发区建设,完成好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提供有力保障。六是结合“岸、港、网”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将5G基站列入全县“十四五”总体规划,切实抓住5G建设先机,推动5G商用先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对接“一带一路”大商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先进作用,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 

  (二)五线贯穿,优化产业布局。以打造“一都四基地”、建设“五大示范区”为工作重心,主动融入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雄安新区,按撤县设区的要求实施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一是以忻阜沿线杨芳、晋昌、神山、蒋村、河边5个乡镇为“中轴线”,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二是以晋昌、南王、蒋村、河边、宏道、受禄等乡镇为“环形线”,重点发展全域旅游;三是以瑶三线受禄、季庄、宏道3个乡镇为“连接线”,重点发展立体种植高效现代农业;四是以南王、蒋村、杨芳、受禄等乡镇为“辐射线”,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五是以机场大道晋昌、季庄2个乡镇为“空港线”,重点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和临空经济。同时,要用好与上级衔接“关键一招”,争取将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的大盘子,扩大政策红利,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峰。 

  (三)全面统筹,构建有机整体。紧紧围绕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这一总目标,突出产业、人才、改革、开放等要素,统筹时间和空间概念,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开门搞规划,扩大参与面,把各项规划谋深、谋细、谋实。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干部群众实际需求,发挥优秀企业家、院士工作站、各类协会等关键群体的“智囊”作用,引进高级专家、技术团队等“外部资源”,参与研究编制工作,增强整体性、协调性和前瞻性,确保规划编制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 

  二、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认真贯彻省委“转型为纲、项目为王”要求,抢抓“项目化”机遇,继续秉承“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人才为根、公正为要”理念,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研发科技、开发区、城乡建设、民生“六大领域”,突出“新基建”这个硬核科技,滚动、闭环、高效推进“七个一批”项目建设,筑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硬支撑。 

  (一)攻关新技术,做强传统产业项目。把握全省“实施100个传统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政策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谋划实施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动能的关键技术研发,增强创新发展后劲。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优势开展“两化融合”“军民融合”项目课题攻关,抓好投资4亿元的管家营航空模锻件项目、投资13亿元的宝航重工年产10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恒跃智能化5G项目等。二是重点推进宝龙达高智能锻造支撑盘一体化、成业公司锻件法兰生产线等总投资7.59亿元的22个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深融合、更可持续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做好省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加大企业技术研发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融通创新。 

  (二)拓展新领域,做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抓好总投资20亿元的高性能取向硅钢建设项目,在加快推进一期工程达产达效的基础上,及早谋划二期工程。二是推进总投资13.5亿元的人造金刚石材料生产线项目,建设标准化厂房、办公楼、购置生产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三是抓住与中国重汽合作的机遇,出资2亿元建设40条汽车零部件锻件生产线。四是加快推进总投资2.02亿元的年产5000台矿山机械设备配件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年产800套环保设备、2000台检测仪器项目,总投资3.67亿元的精密仪器机械生产加工项目和总投资1050万元的钛合金人工髋关节、假体件生产线项目落地。五是推进绿色能源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总投资8.35亿元的太原重工定襄系舟山风力发电项目和总投资3.85亿元的山西华电定襄系舟山风电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三)统筹新要素,做优产业融合项目。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谋划滹沱河、牧马河流域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做好“山水林田湖草”定襄方案,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二是全力推进滹沱河万亩生态湿地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打造绿色长廊。三是积极对接“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总投资80亿元、一期投资9.24亿元的凤凰康养小镇项目。四是依托五台山机场和雄忻高铁定襄站,谋划建设空港新区,发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跨境电商等空港产业,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四)提高新品质,做好基础设施项目。一是在新基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突破,抓好16个新增中央投资计划申报项目和8个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创新创优生态。二是加快“六馆一院”、鼎盛文化广场建设进度,实现年内投运。三是谋划实施牧马河大街西拓、定宏路北拓工程,缓解县城南北交通压力,完善城市路网布局。四是结合忻定原台城市群交通道路布局规划,配合做好雄忻高铁、忻定大道、忻原大道等建设项目,打造面向太原的中部门户。五是积极争取将忻河铁路、朔黄铁路、北同蒲铁路支线引入永旺物流园区,谋划实施“内陆港”建设项目,打通园区铁路货运专线。六是将五台山机场以省会第二机场进行规划布局和打造,努力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促进通关便利化,建设“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构建面向京津冀、雄安新区的开放“桥头堡”。 

  各位代表,规划是前提,项目是关键,我们要树立“阶段不能逾越,台阶可以跨越”的理念,聚精会神抓项目,全力以赴促转型,奋力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县域产业集群! 

  三、保持补短板、扬优势的竞进态势,认真做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推进“1245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为主线,全面实施“一核、两圈、三区、五带、百园”发展规划,围绕融入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和全市“县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的要求,着力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基地”。 

  (一)优化种养结构,促进内部整合。受疫情和非洲蝗灾影响,国际粮价上涨,要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3万亩,同时继续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到28万亩以下。重点发展五大特色产业:一是特色瓜菜产业,播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发展辣椒育苗、甜瓜等设施大棚;二是特色杂粮产业,发展张杂谷等小杂粮5万亩;三是特色养殖产业,发挥蒋村、南王生态畜牧养殖区示范效应,建设50个规模化养殖场;四是特色果产业,发展玉露香梨、桃园各3000亩;五是特色观光农业产业,支持吉福寺、村连云、雨田、众友等农业园区引进休闲娱乐、垂钓采摘、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建设沿滹沱河万亩生态农业产业带。 

  (二)延伸产业链条,做强龙头项目。一是推动益众源公司年加工5000吨杂粮项目,实行“封闭片基地+农户+科技+电商”模式,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建立省级示范片。二是抓住国家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机遇,全面保障温氏“双百万”生猪项目建设,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年底生猪养殖规模出栏量力争达到30万头以上。三是与涌盈公司深度合作,在滹沱河沿岸建设3万亩高标准芦笋无公害生产种植加工基地。四是依托山西“中粮”出口平台“一园五中心”建设,发挥好永旺物流辣椒保鲜库和坤祯源商贸公司外贸自营出口权优势,为全县辣椒、小米等农产品出口打造绿色直通车。五是支持瑞锦隆公司配套小蚕共育、烘茧站等基础设施,拉动全县栽桑养蚕面积达到5000亩。 

  (三)突出绿色兴农,打造县域品牌。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不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及追溯工作力度,新认证“三品”产品17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以上,“三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复查换证(续展)率达到60%以上。“定襄辣椒”向农业农村部申报登记地理标志,“定襄甜瓜”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地理标志商标,打响“襄瓜”品牌。同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创建1户省级示范社、2—3户市级示范社、10户以上县级示范社,打造省市县三级联创体系。 

  (四)提高科技水平,建设生态农业。坚持科技兴农和生态治理两手抓,一是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申报建设4.6万亩高标准农田,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达到8万亩。二是扎实推进李家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好黎民水库、向阳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四是依托现有资源谋划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6月底前,完成118个村益农信息社建设,达到全县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服务,实现“进一家门、办样样事”的目标。 

  (五)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制度供给。一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直接收益和股权收益;着力抓好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和完善,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严格落实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衔接。三是稳步推进土地制度等改革,支持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发展乡村产业;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农经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立健全国有林管理制度,让沉睡森林资源真正活起来。 

  (六)加强基础保障,助推乡村振兴。瞄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推进城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一是全面加大对水、电、路、网投资力度,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程,科学规划实施重点村镇防洪排涝及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统筹城乡电网发展;积极抓好“四好农村路”、瑶三线旅游公路等建设;实施乡村及偏远地区宽带提升工程,实现农村4G网络全覆盖、宽带全覆盖。二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发挥农商行支农主力军作用,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发挥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功能,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三是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动态保障”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21户,切实改善农村贫困户居住条件。四是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滹沱河、牧马河、云中河沿线村庄为重点,改造农村厕所9000座。五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0个村庄的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建设宏道镇西社、北社东、平东社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工程。六是深入开展河边镇、季庄乡横山村等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突出“三化牵引”,助推智能制造,全力跑出法兰锻造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加速度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根本,以“局部领跑”为目标,培育创新文化、打造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制度、集聚创新人才、明确创新抓手,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现锻造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构建具有定襄特色、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锻造工业体系。 

  (一)加快“智能化”转型。紧跟工业4.0步伐,对接中国制造2025,把握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新趋势,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一是加快与人民数据科技公司合作,布局新基建,完善新经济,建设大数据中心,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通所有数据,实现流程再造,改造提升制造业,实现“5G+全产业链”,增加工业整体竞争力。二是重点发挥恒跃集团国家级5G试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管家营集团、天宝集团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两化”融合和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大型企业引入5G技术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三是继续引导锻造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与ERP、MES等集成一体化,推动定襄制造向定襄智造转变。 

  (二)加快“资本化”转型。把握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的政策机遇,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实施政银企担精准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资金供给,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一是深化与省产业基金的合作,设立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发展子基金,为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提供资本保障。二是深化保险合作,实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积极探索国内业务信保融资新模式,为企业及时提供现金流。三是重点在32户企业进入省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的基础上,制定股改、上市培育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晋兴板”挂牌40—50户,努力实现企业在主板、中小板、科创板上市“破零”,打造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推进梯队。 

  (三)加快“集团化”转型。一是对标全省聚力打造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规划,积极拓展组建法兰锻造产业联盟,整合上下游、“产学研用”资源,不断促进法兰锻造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间融通发展。二是逐步推进分联盟组建,先行组建风电法兰产业联盟,着力推动天宝、双环、金瑞等企业扩大风电法兰优势,延伸基座、风机等风电产业链条,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建设风电全产业链。三是以天宝、管家营、恒跃三大集团为龙头,按照股权出资的模式,组建龙头锻造集团公司,打造法兰锻造“航空母舰”。四是切实发挥产业联盟引领作用,继续扩大企业集团发展模式,促进法兰锻造企业整合到150户以内。五是制定梯次培育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培育管家营、恒跃、天宝三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双环、富兴通、金瑞、新世纪、昊坤、冠力等六户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东泰重工、北山重工、艾斯特耐茨等九户企业销售收入超3亿元。 

  (四)加快“现代化”转型。持续推行6S、6σ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由家族式、作坊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跨越,奠定“百年企业”的体制机制基础。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规上企业至少联系一所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培育一批中试基地、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室。二是着力补齐人才短板,将职教中心建设成为现代化人才培育机构,专业培养法兰锻造产业适用人才,支撑服务法兰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优化“双创”新生态,努力创建国家级“双创”基地示范县,建设科技研发综合服务基地,加强孵化器、加速器、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金融中心等科技创新支撑,新增省级技术中心4户、市级技术中心3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户。四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年内争取新增股份制改造企业10户、专精特新企业3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3户。 

  (五)加快“标准化”转型。继续用好“6+3+1”十大平台,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参与百城千企万业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加快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特别是要抓住我省成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机遇,两年内全县规上企业要全部制定企业标准,力争再制定团体标准3个、地方标准5个,填补国家和行业空白,以先进标准抢占创新制高点,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加快“全球化”转型。坚持以全球视野推动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引导法兰锻造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高地。一是推动法兰锻造产业“一带一路”国家级特色产业中外合作区申报挂牌。二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与太原海关共建法兰锻造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兰锻件标准、法规、政策和应对措施。三是鼓励法兰锻造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品牌建设、加快国际认证、国际商标注册,组织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种展会,积极加入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法兰锻件市场。四是推进“海外仓”建设,先行谋划建设“欧洲仓”,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各位代表,定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潜能已经开始集聚,已由“跟跑”转入“并跑”和“领跑”的轨道,我们要始终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运用模块化思维,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产业整体创新生态,引领制造业跨入智能化时代,奋力跑出定襄高质量转型升级“加速度”! 

  五、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冲锋冲刺,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之年,要强化“军令状”和“交总账”意识,坚持“减贫防贫”两手抓、“整改防范”两手硬、“巩固拓展”两促进,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基固本。 

  (一)重点抓好减贫防贫。完成剩余40户10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减贫工作,上半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线,确保贫困户脱贫清零。精准落实“忻保障”防贫措施,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对228户447人脱贫不稳定户持续精准帮扶,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对191户377人边缘易致贫户分类跟踪帮扶,确保边缘户各类措施跟进不致贫。 

  (二)拓宽拓展增收渠道。强化就业扶贫,加大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460人次以上,推动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以技能就业、靠技术增收。强化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做好做实兴产业、增就业、置家业“三业”增收工作,加快推进宏道首帆服装、季庄诺一箱包、惠众园恒双特箱包等扶贫工厂(车间)投产达效,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强化消费扶贫,实施“十进十销”助消工程,建设“一网三超”,帮助贫困户解决好农产品滞销难题。 

  (三)持续加强政策落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重大要求,继续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深化驻村帮扶“七大行动”,做好驻村帮扶“十项清零”工作。重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扎实推进拆旧复垦,确保贫困户危房静态清零、动态保障,5月底前,搬迁对象全部实际入住。 

  (四)坚持问题整改清零。聚焦各级各类反馈问题,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短板弱项,举一反三,统筹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全面排查整改问题,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分类列出整改清单,对脱贫攻坚重大政策、重点工程、重要机制落实突出问题挂牌督战,确保在5月底前各类问题整改到位、全部清零。 

  六、树牢生态优先导向,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精准落实“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治理工作要求,按照《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强化我县列入太原及周边(1+30)区域县(市、区)的联防联控,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天蓝、水碧、山青的定襄风光。 

  (一)全民参战,保卫蓝天。全面落实“气十条”,加强联防联控,打好调产、治污、控煤、管车、降尘“组合拳”,完成19项决战任务,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决战。一是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和“两高”行业产能控制要求,全面推行工业炉窑和工业企业在用锅炉深度治理达标排放、重点行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改造,对全县工业企业涉及的VOC(挥发性有机物)列入重点管理项目,6月底前实现锻造加热炉脱硝改造全覆盖。二是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将工业企业执行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范畴,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坚决做到“两断三清”,防止死灰复燃。三是加强禁燃禁放管控,按照新调整的禁煤区、禁燃区划定范围,新建和改造供热管网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0万㎡,实现建成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四是严格落实2020年清洁取暖、农村地区居民“煤改电”、洁净煤供应等实施方案,分类分步实施好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平原村全部实行煤改清洁能源,实现散煤清零,从根本上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二)全域共治,留住碧水。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一是全面落实“水十条”以及“河长制”“巡河问策”“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全面加强沿河禁种禁牧及入河排污口监管力度,在巩固地表水国考断面退出劣V类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升水质。7月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南西力污水处理站建设、陈家营断面治理和陈家营断面人工湿地水质提升“三大工程”,加大河流沿岸生态缓冲带保护,努力实现陈家营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三是加快污水处理厂改革及扩容提标改造进度,完成改造污水管网3.7公里,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率要达到95%以上,力争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达到地表水V类,同时谋划实施第二污水厂建设项目。四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严禁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实施河边镇污水处理管网改造疏浚工程,宏道污水处理厂、横山村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蒋村乡、南王乡、受禄乡污水处理厂启动前期筹备工作。 

  (三)全力改善,守护净土。全面落实“土十条”,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稳步推进固体废物的处置规范化管理,做好固体废物系统申报工作。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建设20万m³建筑垃圾消纳场,做好县城建筑垃圾处置工作和资源化利用,构建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坚决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 

  (四)全面修复,优化生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好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系统治理,持续扩大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一是强力推进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做好县管河道划界工作,大力推进整沟治理,探索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新路径。二是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完成营造林面积4600亩。三是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类管控机制,6月底前完成划定工作。四是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保护生态平衡。五是结合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和“回头看”等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机制,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逐步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各位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们要尽锐出战,全力攻坚,坚决兑现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七、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精细化管理,在各层面、各领域构建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将深化改革作为推进“精细化管理年”各项工作的助推器和有力抓手,以县委“着力抓好六个第一”为引领,在政府系统集中开展29项“精细化专项行动”,从制度层面扎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精细化政务服务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落细服务民营经济30条、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减税降费等具体举措,用足用好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产达效,全力打造“三对”“六最”营商环境。一是按照“四级四同”要求,高标准完成“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打造全新集成审批流程。二是实行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强化政务数据管理,推动标准统一、多级联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互联网+监管”平台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一网通办。三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全面应用,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以内。四是所有进入开发区的一般工业项目全部实行承诺制,推行限时办结制、审批“默认制”,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我县营商环境进入省市前列。五是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化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系统,建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打造“一号对外”的政府“总客服”。 

  (二)打造精细化开发区建设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楼阳生书记在我县开发区调研指示精神,抓住全省实施“521”工程契机,推行“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推进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着力在全县形成依托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一是完善基础配套。创新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适度超前做好路、电、水、热、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九通一平”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庄力法兰产业集聚区东南环路、次一号街和次一号路北段建设工程,完成3万㎡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作。对各类平台孵化成功的企业,开发区要给予土地和标准厂房支持,扶持其扎根成长。二是促进“标准地”改革。在明确开发区边界四至的同时,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实施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建立“标准地+承诺制”联动机制,保证“标准地”供应,加快项目开工落地。三是厚植创新生态。在做好“三化三制”改革和开发区依法授权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谋划好开发区的首位产业和关联产业,认真布局产业链、构建利益链、配置要素链、组织供应链、优化创新链、制定政策链、建设人才链,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力。规划建设法兰锻造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加强人才支撑、科研孵化、技术研发等科创引领,上马深圳顺通公司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锻造企业与太钢、太重等大型国企在原材料供应、锻件采购、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常态化,积极申报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专项和示范企业,通过多链聚合,有效耦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着力构建具有园区特色的创新生态。四是加大精准招商。突出产业定位,主动对接京津冀地区、雄安新区以及东部发达省份,实行“点对点”“一对一”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股权招商,大力推行线上招商新模式,高质量引进一批带动强、贡献高、前景好的大项目、新项目,特别是要抓紧入库储备,大力争取将各类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库和国家、省各部门项目库。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亩产”意识,提高“单产”水平,对标《山西省开发区考核办法》各类指标,对开发区落地项目实行硬考核,根据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科学布局、分类入园、合理供地,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建设。 

  (三)打造精细化景区标准体系。以全省“三大品牌建设年”为契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加快改造提升现有重点景区,积极申报河边民俗博物馆和凤凰山景区为全市标准化试点项目,完善景区游客中心、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用足用活“旅游+”“+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制定木雕、黄烧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体系,发挥好定襄面塑、晟龙木雕、雅艺轩制砚等非遗品牌优势,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温泉养生两大品牌,力争河边民俗馆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竞争力。同时,加强文物保护,提高国宝文物的社会知名度,探索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四)打造精细化国企改革工作体系。坚持“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积极探索分类改革有效途径,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大力推进“处僵治困”“腾笼换鸟”。在做好酒厂、食品厂、外贸公司3户改制企业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企制宜,科学跟进,成熟一户实施一户,确保国企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打造精细化财税运行体系。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三保”保障,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科学统筹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将性质相近、用途相近的资金进行渠化统筹,形成拳头效应。二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增量,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牢牢抓住国家扩大专项债券等政策窗口期,加大项目策划实施力度,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税收入库监控分析,育好新兴来源,夯实增收根基,同时加大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做好“增”的文章。 

  (六)打造精细化城市建设管理体系。抓住“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按照“小城市崛起、大县城格局”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忻州市主城区规划,强化城市设计与特色打造,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创造体现品质和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从城市建设颜色管理抓起,全方位抓好《定襄县城市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定襄县个人建房管理办法》《定襄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等12个长效管理规范文件的落实,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上档升级。二是开展全面对标达标国家级园林县城行动,在西大街、北大街分别建设两处小型游园,填补两街绿地、游园空白;在云南灌渠沿线建设一条标准化绿道;在利民街建设一处小型公园,连通二桥游园,构建绿连碧合的步道走廊,做到一街一景,打造绿色县城。三是实施安居工程,在全面完善西关、南关城中村棚改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推进邮政小区、原灯泡厂宿舍、原建设局宿舍区和定宏路北段沿线两侧住宅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并确定8个老旧小区启动第一批示范改造。四是统筹布局市政设施,完成30公里老旧自来水管网改造,启动现有水厂提质改造和自来水厂二期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实施城区排水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推进“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向城乡结合部延伸,选择水、电、气、暖、线、网已完善或接近完善的9条街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改造提升,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改善市容市貌。 

  (七)打造精细化应急管理体系。立足职能转变,不断完善和健全新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预防控制和应急指挥体系。压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乡镇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员工岗位责任,扣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紧盯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食品药品、危化品、森林防火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风险排查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同时,要扎实推进“七进”活动,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深入开展“反三违”“科技强安”等专项行动,加强生产一线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应急演练常态化,推动预防和救援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八)打造精细化社会治理体系。按照“坚定、可控、适度”的工作目标,积极化解各类突出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一是持续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六清”行动,打好清零战、歼灭战、质效战,坚决夺取专项斗争三年行动全面胜利。二是坚决打击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及非法金融活动,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小额贷款公司日常业务监管,持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引导群众强化法治观念,坚持“法定途径优先”,推进依法治访、创新治访、综合治访,打造“枫桥经验”定襄品牌。 

  (九)打造精细化政府治理体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的新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全面融入政府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对照“一朵云、一张网、一系统、一城墙”的总体要求,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拓展“领导驾驶舱”,在深度融合、深层挖掘、分析研判上下功夫,用好“三晋通”APP,推行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开启安全高效节约的工作新模式。二是用好“13710”政务督查督办平台,坚持“穿透式”“菜单式”抓落实,强化结果导向和价值导向,完善重要部署的建档立卡、动态跟踪、催办督办机制。三是聚焦事业发展需要,提前谋划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优化结构,实现涉改事业单位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真正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理。四是按照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五是引导政府系统干部树立“苟且红利”意识,以足够认真、足够坚持、足够努力的工作状态,躬身入局,扛起责任,努力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锻造一流队伍,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认真落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紧盯群众关注、社会关注的问题,及时回应民生需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足功夫,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扎实推进教育提质工程。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的原则,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工程,将南街小学改扩建为中心幼儿园。二是有计划、分步骤消除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鼓励初中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集中。三是加快推进职中新建和二中迁建项目建设,力争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中迁建后原校址成立第三实验小学。四是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应聘上岗和校长任期目标聘用制度。五是继续做好新教师、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继续与忻州师院开展合作,引进支教大学生100名,为教育提质注入新活力。六是精准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年级段开学准备工作,确保“一声令下”,如期、安全开学。 

  (二)扎实推进全民健康工程。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便捷的健康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定襄行动。一是认真落实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措施,继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强化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精准施策,闭环管理,坚决守住疫情防输入、防反弹、防进京底线。二是进一步释放县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红利,在全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的基础上,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完善医疗集团内部运行机制,稳妥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全力推进计生服务工作,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四是充分发挥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优势,以中医院医技大楼建设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快中医药推广应用。五是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建设社会化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健康定襄、体育定襄、幸福定襄”建设。 

  (三)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发挥我县群众文化基础好的优势,开展各类文化节庆和文化赛事活动。针对群众需求,做好戏曲、秧歌、广场舞等各类文化培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送戏下乡”“电影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体验。 

  (四)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程。一是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二是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有关政策,推进机关事业、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落实。三是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建立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机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四是严格执行“三个清零”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坚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五是健全价格监测分析、预警调节机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兜住民生底线。 

  各位代表,全面小康决胜在即,转型跨越战鼓催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以张文斌书记为班长的县委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对标前行,苦干实干,扎实推进全县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奋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定襄篇章新征程。 

  谢谢大家! 

  名词解释: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都四基地”:“一都”即世界法兰锻造之都;“四基地”即全国特色农产品基地、忻州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忻州全域旅游基地、晋北现代物流基地。 

  “五大示范区”:即全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示范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民生改善的示范区、安全稳定的示范区。 

  “七个一批”项目建设:即包装一批项目、招商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落地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在建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 

  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七大领域。 

  “一核、两圈、三区、五带、百园”发展规划:一核”即城郊农业核心区。“两圈”即平川水地粮经立体种植及特色瓜菜种植产业圈和丘陵旱坡地杂粮、果树产业圈。“三区”即北部以受禄乡、季庄乡为龙头的设施农业辐射区、南部以南王乡、蒋村乡为引领的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区、东部以河边镇为重点的水果种植推广区。“五带”即以忻台线为轴心,打造旅游经济产业带;以定北线为轴心,打造休闲采摘、体验农业产业带;以滹沱河为轴心,打造万亩生态农业产业带;以瑶三线为轴心,打造特色粮经、瓜菜立体种植高效农业产业带;以忻宏线为轴心,打造特色杂粮、特色林果产业带。“百园”即在全县打造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标准园。 

  “6+3+1”十大平台:即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山西法兰锻造研究评议基地、山西定襄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绿色锻造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国家级法兰锻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学会服务站“6个国字号品牌”;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县、太原海关批准建设的保税仓库和进出口监管仓库、高端法兰锻造成型装备技术研究院“3个省级品牌”;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县级品牌”。 

  “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即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精准”即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两山七河一流域”:“两山”即太行山、吕梁山;“七河”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大河流;“一流域”即黄河流域。 

  “三线一单”和“两高”: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和高污染、高能耗行业。 

  “三对”“六最”营商环境:“三对”即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做法、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六最”即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四级四同”:“四级”即国家、省、市、县,“四同”即事项名称、事项编码、事项类型、设定依据相同。 

  “三化三制”:“三化”即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制”即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用制、绩效工资考核制。 

  全省“521”工程:提升50个左右开发区产业承载力,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和100个传统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1000万㎡以上标准厂房。 

  “三零”单位创建活动: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13710”政务督查督办平台:“1”即当天研究部署;“3”即3天内向省政府反馈办理情况;“7”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落实解决;“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