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 > 政府文件 > 定政办发

定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襄县“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3-06-18      来源:定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县直各单位:

  《定襄县“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定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1日

  定襄县“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规划

 

  第一章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  能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定襄县能源革命深入推进,在能源供给、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体制及能源开放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十四五”时期定襄县能源领域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方面,风电、光电和 生物质发电规模稳步增长,在全市占比不断提高。202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68%,能源结构优势显著。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连续五年完成市下达“双控”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合计占比0%,工业生产天然气、电力消费合计占比64.5%,全县新增能源消费主要以新能源为主,能源消费以电、天然气为主。

  能源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农村散煤治理有新进展,2020年全县清洁取暖总户数完成率101%,为全面开展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能源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全部开展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将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全部纳入直接交易范围,加大增量配电业务向社会资本开放力度。

  能源开放合作显著增强。借助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全面加强与国内优势能源企业交流对接。充分发挥自身能源和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华电福新、太重、三峡等大型企业的交流对接。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我国能源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与能源高质量发展相互叠加;全球绿色低碳大势不可逆转,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重要能源增量;科学高效能源市场体系初步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现代高效能源市场初步形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能源技术加速迭代创新,能源转型势不可挡。

  定襄能源生产仍以“基地式为主”,与“基地式和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还不相适应。定襄中小企业众多,自身消纳能力较强,但新能源建设较缓慢。储配设施相对滞后,电网灵活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能源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在碳达峰背景下,定襄能源发展必须深刻认识能源发展呈现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能源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紧抓未来30年化石能源发展最后窗口期,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历史性跨越,为定襄能源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来。

  第二章 “十四五”定襄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  遵循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和省委“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总体要求,紧抓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契机,把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一体两翼两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以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和促进清洁低碳为主体,以深化能源开放合作和带动关联产业技术革命为两翼,大力推进能源消费方式绿色化和能源体制机制高效化变革,以“五个一体化”牵引能源产业“两个转型”努力将定襄县打造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示范区、能源开放合作的先行区,争做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进一步凸显定襄在全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中的战略新定位,努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为全市推进能源革命探路领跑,为忻州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为定襄打造全市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融入京津冀的开放前沿城市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撑。

  第二节 遵循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动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两手发力,实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绿色低碳。着眼“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坚决落实滹沱河流域的生态责任,把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发展、传统能源绿色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切实保障生态安全。

  ----坚持智能高效。积极推广使用智能生产与电网先进技术,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智化改造升级,推动能源系统由“自动化”向“数字化”“智慧化”演进,不断提高能源产业发展效能,切实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两大目标,协同推进能源产业发展和区域高质量转型,实现能源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开放共享。坚持以开放的思路推进能源革命,主动融入国家重大领域发展战略,持续深化能源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产能合作和技术攻关,共同破解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定襄能源转型发展难题。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结合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国家目标与“双循环”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统筹考虑“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及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晋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诸多因素,定襄县“十四五”能源发展目标是:

  ----能源供给能力有新提升。能源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先进产能持续释放,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能源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25 年,定襄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县电力总装机的70%以上。

  ----能源消费结构有新优化。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放缓,新增用能主要以新能源为主,终端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稳步提高,万元GDP 能源消耗降低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

  ----能源体制改革有新突破。电力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基本实现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能源财税机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适应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管理体系。

  ----能源开放合作有新拓展。能源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力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燃气管网联通水平显著提升,本县能源优势充分彰显。

  表2.1定襄县“十四五”时期能源革命和现代能源体系核心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实际

2025年目标

能源消费

万元GDP能耗降低

%

2.68

完成市定任务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

7.42

12

全社会用气量

亿立方米

1.29

2

能   源   生   产

电力总装机

万千瓦

12.5

47.5

其中

火电装机

万千瓦

4

4

瓦斯发电

万千瓦

0

0

风电装机

万千瓦

5

25

太阳能发电装机

万千瓦

0

15

生物质发电装机

万千瓦

3

3

水电装机

万千瓦

0.5

0.5

新能源装机占比

%

68

≥70

资源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

%

35

50

矿区土地复垦率

%

30

50

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79.47

90

  第三章 强化绿色能源生产  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以增强能源保供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多能互补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各类能源规模配比,实现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加速实现可再生能源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推动实现终端能源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目标实现,不断夯实绿色能源供给基础。

  第一节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1.全面加强顶层设计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成立定襄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出台定襄县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行动方案和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科技、林草、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方案,形成“1+X”工作推进体系,加强碳排放源监测,应用信息化手段,集成碳源与碳汇主要数据,建立科学的碳排放与碳汇核算体系,分解减排责任,分重点、分行业、分乡镇下达减排目标,压实各方责任,前瞻性开展财税、金融、电价改革等政策研究,为顺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营造科学的制度环境。根据上级安排,结合定襄实际,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程。

  2.探索开展试点示范

  鼓励组织开展各类试点示范,以能源消费低碳化、产业发展循环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要方向,通过减源增汇、绿色替代、发展循环经济及生态碳汇补偿等综合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区域、行业制定行动路线图,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减碳固碳途径。

  3.积极参与开放合作

  紧跟能源技术变革前沿,加速科技要素集聚,补齐能源科技创新短板,加强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和重点领域合作交流,夯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支撑。积极宣介定襄县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全国能源合作,不断加强本县企业与国内优势能源企业交流,提高能源对外合作水平,助力定襄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目标。

  第二节 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积极争取国家和山西省新能源指标,打好绿色能源“优势牌”,打赢“阵地战”,积极融入太忻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及相关外送通道建设,积极加强配套储能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定襄菜咀山抽水蓄能项目,立足建设忻州市与保定市绿色能源产业科创走廊,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示范引领带动大型项目落地,有力促进产城融合和绿色发展。

  第三节 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多元消纳

  积极提高城乡居民燃气普及利用率,推进工业燃料代替、交通燃料升级、公共服务燃料拓展,推进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利用。持续开展燃气下乡,采用管道气、压缩气、液化气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煤成气利用率,鼓励发展LNG、CNG、 LNG/CNG两用、油气电合建等煤成气加气(注)站。

  第四节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1.加快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统筹全县风光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城乡建设、气象数据等有效衔接,做好项目开发与电网建设、消纳空间等合理配套,推动风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坚持多元化开发,规模化发展,推进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推动风光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紧密结合,提升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风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培育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推动新能源开发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推动全县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步优化、聚焦“十四五”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0%的目标任务,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进一步夯实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

  2.扩大光伏发电规模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有序开发全县光伏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积极探索整县(乡、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按照“宜建尽建”的原则,由县政府牵头,以一县一企、一乡(镇)一企的方式,整合全县屋顶资源总体部署,系统推进,集约开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光伏利用途径,大力推动“光伏+工业园区”“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在能源消费地区实现终端一体化,供能、消费与需求相结合。“十四五”末全县光伏装机预计达到15万千瓦,新增装机约15万千瓦,推进我县高比例使用光伏发电电量。

  3.积极开发风能资源

  科学规划风电场布局和规模,充分挖掘风电场潜能,合理开发中低风速风能资源,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效率。建设满足区域供电需求的小型风电项目,形成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相结合的风电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已核准风电项目和“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探索风能与其他能源互补发电及储能系统示范应用。“十四五”末全县风电装机预计达到25万千瓦,新增装机约20万千瓦。

  4.稳步开发其他能源

  着眼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背景下电网稳定性需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动定襄菜咀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深入开展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能,扩大地热能应用领域,鼓励在受禄乡开展地热能集中供热试点,创建地热供暖示范区。

  5.前瞻布局储能设施

  加强储能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坚持安全第一、包容审慎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电力辅助服务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营造科学高效的储能市场环境,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实现储能产业发展商业化应用,进一步凸显储能对于能源转型的关键作用。健全电网调度运行监管机制,提升储能电站利用效率,确保电网调度公平、健康、可持续。

  6.加快电网智能改造

  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主动适应和服务能源变革,全面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平衡调节能力、开放共享能力,更好地适应能源基地集约开发和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储能、交互式用能设施等大规模并网接入的需要,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形成“大电源大电网”与“分布式系统”兼容互补、源网荷融合互动的新型电网体系。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超前谋划电网建设,完善超高压骨干电网主网架,提升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协调性和电力系统供电保障水平,适应城乡居民用电增长趋势,以提升城乡居民供电能力可靠性为重点,加快城镇配电网升级,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构建网络结构清晰、运行安全可控、事故可防、输电效率高、经济效果好的现代化电网格局。

  专栏3.1可再生能源及相关配套项目

  光伏项目:

  定襄中博天成100MW光伏发电项目

  三峡能源定襄100MW光伏复合项目

  北京天润200MW平价上网复合型光伏+储能电站项目

  风电项目:

  山西太重定襄系舟山100MW风电项目

  抽水蓄能项目:

  定襄菜咀山抽水蓄能发电重大项目

  储能项目:

  中博天成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

  定襄县300MW/600MWh共享式储能电站综合利用项目

  电网建设项目:

  山西忻州定襄10kV897卫村线改造工程

  山西忻州定襄河四村等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工程

  山西忻州定襄瑶池村等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工程

  山西忻州定襄10kV管家营Ⅱ线新建工程

  山西忻州定襄10kV894王家庄线蒋村支线改造工程

  第四章 拓展能源外送能力  持续深化能源开放合作

  以深化能源开放合作为目标,以增强跨区域配置电力资源能力为重点,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着力提升定襄能源外送能力,构建优势互补、板块联动的能源安全保障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能源外送通道建设

  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结合县域范围内新能源装机规模,全力增强网架结构,合理规划布局通道,依托大电网、融入大市场,持续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把实现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消纳,当作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重点推动晋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配合忻州市供电公司打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千万千瓦绿电外送基地,使忻州深度融入全国特高压大电网,加快实现忻州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第二节 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1.强化区域沟通协同

  创新机制,通过注入资本、股权置换、股权划转等方式,重点加强与雄安新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能源消费中心的合作深度,构建协同共生、互惠共赢的能源合作新格局。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开放的办法提升发展层次和空间,重点围绕能源期现结合交易,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实现能源市场化体制全面破题。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能源企业融资渠道,确保稳定资金支持。谋划建设北京-雄安新区-保定-忻州-太原新能源科创走廊,以走廊经行的北京、山西、河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为发展基础,围绕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布局新赛道,建设创新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引进多支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形成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科技创新集聚地,打造引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扩大能源领域开放

  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升级版,在开放合作中集聚更多的能源技术、资本、人才、管理、品牌、标准和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握发展主动权。不断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为核准落地项目提供绿色通道。

  第五章 实施优势转换战略  辐射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促进定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现代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序发展现代高端高载能产业,着力发挥能源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核心带动、多业联动的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1.坚决贯彻能源优势转换战略

  大力实施能源优势转换战略,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实施方案》,围绕交易组织程序、用电企业备案认定机制、参与交易发电企业绩效考核等,推进完善交易机制和政策配套体系。释放政策红利,逐步将低电价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行业扩展,努力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电力优势、成本优势、竞争优势,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尽早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加快能源技术革命战略布局

  围绕《“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国能发科技〔2021〕58号),打造若干能源科技创新战略平台,认真落实能源革命技术创新工作任务,大力打造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加大能源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力度,在县级科技计划项目中,优先支持能源技术创新相关项目,并逐年加大支持力度,为定襄能源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3.开展重点领域能源技术攻关

  强化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动力,重点加快智慧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支持重点能源相关企业联合优势科研院所,在风光发电、氢能、先进储能、中低压交流配电网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

  第二节 壮大能源关联产业

  1.培育风电装备产业

  依托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提升风电机组的配套生产能力,提升风电装备制造和服务水平,实现风电开发与配套产业协调发展,打造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化能源装备产品结构,培育和壮大风电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全力打造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动相关装备产品本地供应,有效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2.发展高端高载能产业

  加快传统高载能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推进法兰锻造产业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异型法兰、精密锻件等项目建设,推进定襄县法兰专业镇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充换电站建设,优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稳步扩大电动汽车保有量。

  专栏5.1能源关联产业项目

  风电装备项目:

  1.山西宝航重工有限公司(10万吨风电法兰生产线项目)

  2.山西宝隆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新兴高端锻件生产线建设项目)

  3.山西建业锻压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风电主轴生产线扩建项目)

  4.定襄县昊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大型锻件及精密主轴再制造生产线项目)

  5.山西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精密齿圈制造项目)

  6.山西富兴通重型环锻件有限公司(年新增20000吨环形锻件生产线项目)

  7.山西环冠重工集团公司(年产30000吨法兰锻件生产线项目)

  8.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基于5G+云平台风力发电环锻件智能制造扩建项目)

  9.山西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智能辗环机装备升级项目)

  10.山西恒跃锻造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高端精密锻件智能制造绿色基地项目)

  第六章 转变社会用能方式  推进能源消费绿色化变革

  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服务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重点,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电网效率,促进绿色电力消纳,提升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逐步构建节约高效、清洁低碳的社会用能模式,稳步推进能源消费绿色化变革。

  第一节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1.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污降碳。

  落实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腾出用能和环境空间,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稳步提升民生用能品质、积极开展低碳零碳示范。

  专栏6.1节能减污降碳重点行动

  重点领域节能行动:

  煤电行业、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化工行业、其他重点行业用能设备提升行动。

  低碳零碳示范工程:

  以能源消费低碳化、产业发展循环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要方向,建设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区。

  2.深入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要求,支持应用节能技术、绿色材料和节能装置,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比例,切实降低建筑能耗,按照“惠及民生、注重实效、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推广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公众媒体,积极宣传推广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定襄县低碳形象,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开展省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

  3.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全面落实《山西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公转铁”,全面推动运输结构绿色化。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治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监管,强化机动车环保排放监管。实施绿色交通行动,完善和实施好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改善交通微循环系统。发展“智慧交通”,加快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和道路通行效率。

  4.加大城乡散煤治理

  深化农村散煤治理,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提高农村冬季清洁取暖比重,稳步推进清洁供暖工程,加强散煤销售管控,推广优质煤替代,最大限度减少劣质散煤流入市场。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和优质煤替代,推广节能环保炉具,实现清洁利用。

  第二节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严格重点耗煤行业准入,严格管控焦化、钢铁、水泥等新建项目。压减煤炭消费存量,降低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重点削减非电燃料用煤,开展火电、焦化、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控煤行动。稳步推进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有序推广“煤改气"和“煤改电”,大力推广洁净炉具,适时推动储能、微网设施建设。

  2.加快清洁能源替代

  鼓励建设储气设施,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电能替代,完善城乡电力接入设施建设,开展居民电能替代专项行动,推广农业生产领域电能替代,有效扩大城乡居民电能消费,强化工业余热余压利用,全面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节 改善民生用能环境

  1.完善城乡用能基础设施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断完善城乡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统筹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能源普遍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优质能源可获得性。加快老旧小区配电网升级改造,清理规范中间环节收费,加大“合表打开、一户一表”改造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构建与新时代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相匹配的电力基础设施,加大城市高效充(换)电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营造高效电动车发展环境。优化燃气管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推动供气设施向城郊和重点村延伸。加强清洁能源服务站点建设,优化站点布局,鼓励加油、加气、加氢、充电一体化,全面优化居民用能体验。

  2.促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

  实施燃气下乡行动,通过管道气、压缩气、液化气等多种形式,提升农村煤成气利用率,推动农村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推广农村实用创新型生物质气化采暖炉,加快推进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生物质供电、生物质、天然气和大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支持农村地区建设分布式能源,推广“光伏+综合”能源利用模式,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行农村住宅配电设施标准化、规范化,集中开展改水、改灶、改暖、改圈等专项整治,推进农村生活用能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专栏6.2能源绿色消费项目

  绿色建筑项目:

  整乡(镇)、整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综合优选确定能源综合服务能力强,具有持续完善和深化服务其业务的企业,整合全县资源集约开发,助推先进技术应用落地。

  绿色交通项目:

  新能源充电桩项目。加快全县新能源充电桩建设,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新能源车辆推广工程项目。在道路运输、城市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鼓励重点企业使用新能源车辆进行原材料的中长途运输。新增、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全都为新能源汽车,全面推进新能源充电桩、换电站和LNG加注站布局和建设,加快重点区城加氢站建设。

  清洁取暖项目:

  定襄县清洁取暖改造项目。2021-2023年,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改造项目318.24万平方米,3.1824万户,涉及全县8个乡镇推进城区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

  第七章 优化能源发展环境  推进能源体制高效化变革

  以优化能源发展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制和绿色能源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健康高效的能源发展环境,实现能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建立绿色创新体制

  1.加大绿色能源科研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方式,强化对研发人才、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鼓励骨干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有机衔接,实现规上能源企业创新全覆盖。

  2.加快关键共性能源技术研发

  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重点能源企业的交流协作,建设一批集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科技成果创新基地。

  第二节 创新能源管理体制

  1.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探索各类资本参与输电网建设,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电网建设运营新模式,优化电力调度,实现新能源优先消纳,探索建立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进用能预算管理,保障优质增量用能,实现增量配电网与公用电网互联互通和优化布局,确保增量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落实全省拓展城乡居民用电市场实施方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实施方案。

  2.完善差别化用能价格政策

  加强差别化电价、气价与强制性节能标准的衔接,探索建立基于单位产值能耗、污染物排放的差别化电价、气价政策,完善峰谷电价形成机制以及部分环保行业用电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电力价格的杠杆作用,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引导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相关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销售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引导用户错峰用电。鼓励市场主体签订包含峰、谷、平时段价格和电量的交易合同。利用峰谷电价差、辅助服务补偿等市场化机制,促进储能发展。利用现代信息、车联网等技术,鼓励电动汽车提供储能服务,并通过峰谷价差获得收益。

  第三节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1.推进能源低碳发展战略

  在高耗能领域,针对重点用能工序和重点耗能设备,开展专项节能诊断。通过提升科研技术水平,降能减排,实现绿色化生产,减少碳排放相关成本,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产品单位产值能耗。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战略布局的高度,全面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定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帮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推进生产绿色化。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各类社会团体作用,畅通环境监督渠道,按照“谁考核、谁监测”要求,加大监测技术装备应用力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立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

  3.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落实全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规范提取使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促进矿山开采外部成本内部化。加快矿区生态修复,积极推广绿色井工开采技术,严格落实露天矿山内排回填制度,大幅度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和矿区土地复垦率。抓好无主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依法赋予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等方式,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引导和支持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到2025年底,全县生产矿山企业全部创建市级绿色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50%。

  第八章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规划举措落地落实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统一领导。建立以发改部门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分工配合的工作体系,细化目标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整体合力。各乡镇、各部门、能源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时,加强与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所管理领域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好本规划。

  重视规划衔接。加强能源规划与定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保持规划的一致性。密切关注能源发展形势,适时对规划进行修编调整,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引领定襄县能源产业发展。

  制定有效举措。加强科技攻关,设立重点技术专项,加大能源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部件攻关力度。完善创新体系,在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领域,支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构建科学家和企业家紧密融合体,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支持的科技创新体系。

  第二节 用好考核监督

  强化考核引导。能源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年度目标,并建议将其列入有关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对涉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要指标,要加大考核权重,引导有关部门认真履职,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加大监督力度。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源大数据资源,建立能源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平台,跟踪监测全县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加强对规划指标落实情况的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稳定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健全能源领域应急管理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电力设施、油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的保护,提高能源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突出结果运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以此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主动担当意识。强化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协同,奖优罚劣,营造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

  第三节 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财税支持。加强税收政策支持,推动实施有利于提升清洁低碳能源竞争力的市场交易制度和绿色财税机制。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将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新产品开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两化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等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予以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国家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促进政策协同。统筹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能源、财政、税务、金融、电网、项目推进中心等单位职能,强化资金、用地、用能、排放等要素保障,发挥各乡镇在煤炭清洁利用、节能降耗、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能源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

  释放政策红利。用好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对重点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协调优化相关环节,采取精简工作流程、并联审批程序等措施,压缩手续办理时限,全力保障项目早日落地达产达效。

  第四节 加大创新保障

  加快技术研发。推动骨干能源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新能源发展、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充分借助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等国家级平台,跟踪国内外能源前沿技术,深化能源技术合作,加快重大能源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人才保障。创新体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引才聚才,扩大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加强忻州籍尤其是定襄籍人才引进和省内优秀本硕博毕业生来定工作,用好定襄县现有能源领域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多途径、多层次培养能源产业急需人才,夯实能源产业发展人才基础,鼓励能源企业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常态化开展各类人员的培训,提升能源领域从业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岗位技能。

  营造创新文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激发创新意识、保障创新环境、鼓励创新思想和行为的制度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竞争机制、开放机制、激励机制,使创新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多地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

 

政策解读:《定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襄县“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关闭本页